離心機分離膠真空管離心后分離膠不上浮原因分析
用離心機是檢驗科的必備設備,使用頻率非常***。工作人員通常以電子屏幕所顯示的轉速判斷離心機工作是否正常,很少觀察其轉速的真實變化。然而,離心機在頻繁使用一段時間后,電機電阻會增加、電壓不穩(wěn)等均可導致轉速逐漸下降,而此時電子屏幕所顯示的轉速仍為正常轉速。筆者結合實際工作經驗,對離心機轉速下降導致分離膠不上浮的現象進行分析,現報道如下。
相關原因分析
筆者在臨床工作中對于以分離膠真空采集的血液標本,以3500r/min離心5min。偶有零星標本離心后,分離膠仍然在***下層,而不翻轉上浮(見圖)。為尋找原因,現從以下3方面進行分析。
圖1離心后分離膠不上浮
對分離膠真空管的分析
分離膠真空管具有血清析出時間短、分離效果好的優(yōu)點,且分離膠界于血清及血細胞之間,可有效保護血清成分,從而實現原管上機及原管保存標本。分離膠通常主要由硅橡膠、大分子碳氫化合物、疏水膠等組成,其密度為1.045~1.055,而血清和血細胞的密度分別為1.025~1.030和1.060~1.080。因此,在離心力的作用下,血細胞下沉,分離膠上浮而覆蓋細胞層。分離后的標本分為3層,***上層是清澈、無纖維蛋白凝塊或凝絲的血清,中間是分離膠,***下層為血細胞。分離膠中橡膠含量過***時,膠塊因不易流動而不產生上浮現象。筆者在連續(xù)7天的1046例標本中發(fā)現26例標本中的分離膠不上浮,約占2.49%。異常標本來自不同科室,每天均可發(fā)現,但與當日標本量多少不呈比例。如果分離膠出現質量問題,異常標本應成批或集中出現。因此,鑒于異常標本僅零星出現,筆者考慮并非是分離膠質量原因所導致的分離膠不上浮。
對異常標本血液成分的分析
經查閱對應患者當日檢測結果,發(fā)現26例分離膠不上浮標本對應患者中,有22例進行了纖維蛋白原(Fg)檢測,其中2例結果正常,其余標本檢測結果均升***(4.08~11.30g/L,平均5.73g/L);3例只進行了C反應蛋白(CRP)檢測,其中2例升***;僅1例血細胞沉降率(ESR)升***(58mm/h)。由此可見,Fg含量升***可能是導致分離膠不能正常上浮的主要原因。Fg是急性時相反應蛋白之一,也參與止血及血栓形成。Fg相對分子質量較大,且極易在血液中形成網狀結構。筆者認為,當血液中Fg含量較***時,血液凝固過程中生成的纖維蛋白增多,形成的血栓包裹層較厚,由于纖維蛋白的密度小于血細胞,而采血量為4~5mL時,所形成的血凝塊較長,離心時對分離膠面產生的壓力減大,從而造成分離膠不能翻轉。由于本研究僅觀察了7日的臨床標本,故是否Fg含量較***的標本一定會出現分離膠不能翻轉尚不能確定。
對離心機的分析
根據分離膠真空管的原理,在離心力必須達到足夠***時,分離膠才能夠從翻轉至血細胞層以上,如果離心機轉速下降,作用于分離膠的離心力達到不使分離膠翻轉的要求,肯定會導致分離膠不能翻轉。
為驗證上述分析結果,筆者用新離心機將26例異常標本以3500r/min離心5min,所有標本中的分離膠均翻轉并完整覆蓋在血細胞層上,且血清清澈,無任何細小凝塊或凝絲。由此可見,導致該26例標本中分離膠不能正常翻轉的原因在于離心機故障。經廠方工程師檢查,發(fā)現因長時間使用,離心機轉子缺少潤滑,電阻增加,電壓不穩(wěn),離心力下降,導致電子屏幕顯示轉速正常而實際轉速已經達不到要求。經添加潤滑油、清潔軸承、更換相應配件,問題得以解決。綜上所述,離心機轉速下降比較隱蔽,不易察覺,易導致標本中的細小纖維蛋白凝塊或凝絲漂浮在血清中,造成吸樣針堵孔或加樣不準確。本研究證實離心力下降時,對于Fg含量較***的標本易造成分離膠不能充分上浮翻轉。因此,在日常工作中應密切關注離心機的實際轉速,并定期對離心機進行維護、校正,從而確保工作質量符合***標準的要求。